频道

首页 > 服事 > 牧会 > 查经(讲章) > 生活辅导 > 正文

朴桂峰牧师:与哲学的对话(二)

朴桂峰牧师 来源:福音时报 2016-01-01 04:32:17
0

提到古希腊哲学,人们自然会想到古希腊的哲学三贤,既苏格拉底、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。有趣的是:被称作西方哲学奠基者这三位之间是师承关系,既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,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。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,如泰勒斯、赫拉克利特、毕达哥拉斯等大多是研究世界本原的自然哲学。苏格拉底认为研究这些难以论证的问题,比起研究社会、国家、人本身问题都缺乏现实意义,因此,他开始致力将自然哲学的风向标转向伦理哲学。其实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,更是为希腊哲学乃至后来的西方哲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。

苏格拉底的希腊名字为Σωκρ?τη?,英译:Socrates,公元前469年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。提起苏格拉底,在他诸多的人生经历里,最需要了解的部分有两大方面:一是他的哲学思想;二是他的使命意识。

虽然他的思想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、也很深邃,但他始终清楚地认识自我,一贯地认为:“我只知道一件事,那就是我一无所知。”这句话的起因,是因为有人曾到德尔斐庙里询问女祭司,谁是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?女祭司的回答是:“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智慧的人了。”德尔斐庙女祭师在当时的雅典人心目中就是神明的代言人。苏格拉底却为此专门做了大量的调研、实践,通过和许多所谓有智慧、有学问的人接触得出了自己的结论:“只有神才是有智慧的,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价值或全无价值的。”他认为,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,自知的人,才是最有智慧的人。

其实,苏格拉底的神观,与当时的雅典人认为的神有极大的差别。雅典人相信的神是偶像化的、神话的神,有对神明的敬虔,他们的信仰是泛神思想与迷信。而苏格拉底心目中的神,是带给他启示和赋予历史使命的神。

苏格拉底敏锐地意识到,在他们那个时代的雅典,需要新一代青年的兴起,他希望自己带领青年人找到德性,建立能够维系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一个新生社会的道德。让青年人具有美德的知识,让雅典构建起新道德的社会秩序。他所努力的,实际上是使青年人逐渐脱离古老、愚昧的泛神信仰。如他所说:“神命令我履行一个哲学家探讨自己和别人的使命。”他曾经以这样的比喻,来解释自己的使命:“雅典就像一匹钝马,而我就是一只不断叮咬它,让它具有活力的牛虻。”哪一个权贵会喜欢被叮咬的感觉呢?

这种教导自然会冲击着权贵的利益和上层基础,因此在公元前399年,苏格拉底被指控为宣扬新的神,否认国家的神,败坏和腐蚀年轻一代。并被定为死罪。苏格拉底本来有获得自由的机会,但他为维护自己主张的德性及法律尊严,他认为法律是他与国家之间神圣的契约,即使判决是错的,他也不能违背法律,因此从容地选择接受死刑。面对死亡,他是坦然的,甚至是带着愉悦,他相信灵魂的不朽。正如他自己所言:“离别的时刻已经来到,我去死,而你们去活,究竟谁过得更幸福,唯有神知道。”

苏格拉底的许多伦理观与神赋使命的观点,与基督教信仰较为接近,甚至还有相同处。但对于人如何具有德行完美上,与基督教信仰有很大的不同。苏格拉底认为:人追求知识有很重要意义,人的罪恶是源自无知,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,因此,知识才是使人的德行成为完美所必需的要素。其实,一个人如果没有解决灵魂里的罪性,仅凭知识或道理或教化,怎么可能改变得了生命的本质?耶稣说:“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,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,就不能进神的国。从肉身生的,就是肉身;从灵生的,就是灵。我说:‘你们必须重生,’你们不要稀奇。”(约3:5-7)按着新译本的解释,人所生的只能是人的生命,而圣灵生的却是灵性的生命。如果人自己解决得了罪性问题,就不需要上帝的救赎了。知识是中性的,知识是使人晓得道理;晓得事物的规律和本质,但人并不会因知道就一定改变,就像法律可以使人知罪,知道了界限,但无法阻止人灵魂深处罪的萌生。因此,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,其实在改变人性上是苍白的,实在是太有局限了。

本文转自作者博客。原文:与哲学的对话(二)

微信二维码

1. 来源未注明"28365365体育"的文章均仅代表编辑本人观点,不代表28365365体育立场,其观点供读者参考。如果有任何侵 犯您权益的地方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,谢谢。

2. 注明"28365365体育"的为本站写作整理,其版权归28365365体育所有。未经我站授权不得转载,除非营利性刊物外,但须 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(URL)。

3. 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,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,均已注明来源,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,如果有任何侵 犯您权益的地方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,谢谢。

28365365体育微信二维码